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引下,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立足"双碳"国家战略与能源革命需求,探索"党建+电力思政"深度融合育人模式。针对工科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重技能轻思想""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脱节"等问题,创造性运用电力系统"源网荷储"运行原理构建四维协同育人体系,为培养新时代电力行业"红色工匠"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
一、思想铸魂固"源":信仰之光筑牢思想根基
党支部深挖电力行业红色基因,构建"支部书记专题党课+行业劳模示范党课+学生党员微党课"三级体系,以"电力发展史就是一部听党话、跟党走的奋斗史"为主线,创新成立"电耀赣鄱红色寻访先锋队",通过实地走访和云端学习12处红色电力遗址,整理红色故事手稿11万余字,并创新采用"电力元素+艺术思政"形式,创作《红色血脉,电耀赣鄱》《手摇发电机里的长征精神》等沙画作品,相关成果连续三年获江西省"红色走读"“红色云游”优秀作品,网络传播量突破6万次。
二、学风建设织"网":战斗堡垒赋能成长全程
党支部实施"党员学业先锋岗"创建工程,25名党员带头签订《学风建设承诺书》,建立"1+3"学业帮扶机制,构建覆盖全年级的学风督导网络。联合教师党支部打造"揭榜挂帅"科研平台,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发布攻关课题12项,近三年支部党员科研参与率提升至30%,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实现"支部带团队、党员带项目"的良性循环。
三、实践赋能增"荷":鲜红党旗飘扬服务一线
党支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行业需求,精心打造“蓄电赋能”社会实践品牌,近三年累计开展1440余小时实地调研,足迹遍布赣鄱大地3000余公里,先后完成浙赣粤大运河港口岸电、分布式光伏电站降本增效、无人机智能检测放电等专项调研,多项成果被行业采纳应用,切实用“行走的青春”淬炼报国力量。同时与国家电网南昌供电公司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年均开展安全用电宣传等志愿活动40余场。在2024年余干县抗洪抢险中,支部师生组建"青年突击队"闻讯而动勇担当,先进事迹获央广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四、职业引导强"储":先锋灯塔照亮行业蓝图
党支部创新实施"党员生涯规划领头计划",通过"职业规划大赛+校企联合工作坊"等形式提升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毕业生入职国家电网人数稳居全省高校前列,贫困生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100%。组建"学霸攻坚小组"开展考研全周期辅导,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同比提升15%,形成特色鲜明的"传帮带"育人生态。
通过"四维协同"育人模式,党支部实现党建与专业双融双促:近三年学生入党申请率提升20%,党员获校级以上荣誉占比达80%;支部书记撰写的党建论文连续3年获评全国及全省高校思政工作论文一等奖,2项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教育部思政工作优秀论文。下一步,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将持续深化"红色工匠"培养体系,为服务能源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文/付博)